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7日讯(通讯员唐宁)近期,在新田县大坪塘镇大凤头村的烟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烟叶摇曳着身姿,犹如一个个幼儿在欢快歌唱,烟叶长势喜人。20余名村民在田间加紧培土除草,这是该村大力发展烤烟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大凤头村是贫困村,辖区8个自然村,余户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以前该村主要种植水稻、大豆等农作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土地附加值较低。如何用活田地,促进村民增收,成为该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思考多年的问题。
年底,当地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大力度完善烤烟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广泛动员各村党员群众种植烤烟,积极引进烤烟大户,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同时驻村后盾单位加大帮扶力度,驻村工作队整合多方面资源,完善该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投入20万元,完成村内机耕道路建设米,新建一座中型灌溉电排,极大满足了烤烟生产用水需求,并对该村20座烤烟房进行功能升级。
有了好政策,关键在落实。驻村工作队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方式引导村民种植烤烟。过多次洽谈,驻村工作队邀请临县一位烤烟大户到大凤头村进行实地考察,积极促使村民流转土地,并与村两委形成共识,要为引进的烤烟大户烤烟扩面和精细化生产保驾护航。年初,村里通过“和顺土地流转合作社”成片流转土地80余亩,全村发展烤烟余亩。村两委与烤烟大户达成协议,聘用一批贫困户到烤烟基地劳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年解决60余名村民就业困难问题,可为务工村民带来每人每年0元经济收入。烤烟大户带动增收的不仅仅是务工村民,还积极影响着其他烤烟种植户。该村10余名烤烟散户以大户为标杆,在生产管理经营上向大户学习,由镇政府定期为烟农送达信息和技术,烟草站技术人员对烟农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培训,烟农们向土地要产量,向技术要质量,生产积极性和产出大大提高。目前,烤烟已经成为该村第一大农业发展产业,为该村脱贫攻坚奠定了扎实基础。
“烤烟产业的蓬勃发展,给我们村那些困难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希望,就像这烟叶从绿色到金色,充满了发展生产的力量,好几个村民说明年他们也要承包土地种植烤烟,准备放手大干!”村干部郭小林高兴地说道。
[责编:杨永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