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叶凯文)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让乡镇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做到抓基层、强基础,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这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
7月6日,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田野思政育红种,厚植乡村振兴根”农村儿童思政教育实践团走出校园,来到永州市新田县,就当前农村儿童的基础教育现状和“大思政”一体化教育格局的构建,与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展开座谈调研。
新田县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主任蒋继新、基础教育股股长沈辉、教研室主任谢际军、计财股副主任周庭辉、教育局驻大坪塘社区工作队队长蒋宇、新田县大坪塘中心小学校长胡林军、银塘小学负责人罗平平,以及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黄志军、研究生辅导员王博、9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搭建平台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工程,而如何构建一体贯通的协同育人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小学就是高校的前端,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为祖国的未来输送栋梁之材。”针对协同育人的统筹问题,蒋继新强调:“现阶段,不同学段思政教育衔接出现断层,想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搭建好沟通平台,这也更有利于我们分工合作,凝聚合力。”他认为,本次座谈会是为打破新田县各学段思政课程教学互不了解、互不沟通、互不交流的状态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大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各学段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合力。
黄志军高度认可这一观点。他简要介绍了广东财经大学的办学情况和本次实践团调研活动的意义,表示很高兴能到新田县进行交流学习,希望在推动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一行进入社会课堂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同时,也通过实地调研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索农村儿童教育的发展之路,为未来新田县教育局与高校的长期联络奠定基础。
加大投入提速乡村教育现代化
“为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作业以及课后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新时代“德智体美劳”育人成果的收获,新田县在教育上的投入只会增,不会减!”在问及新田县教育资金投入时,谢际军这样回答。
为了解新田县儿童基础教育的开展现状,新田县教育局计财股副主任周庭辉向广东财经大学实践团队介绍了新田县教育板块的财政支出。年新田县在教育上的共投入6.89亿,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23.9%,其中有72%的教育资金流向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随后,沈辉展示了新田县的“五育并举”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显示了该项举措的全面性和创新性。并表示,自年3月起,新田县就开始整合全县的村教学点资源,已将原本个村教学点缩减为17个乡村中小学,一是方便解决新田县“大思政”教育师资紧缺的问题;二是更有利于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少数乡村中小学的建设上,“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转变。
爱心捐赠高校学子助乡村教育
此次,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实践团队为新田县大坪塘镇银塘小学捐赠图书余册,涵盖国学经典、爱国主义教育、科普读物等各类健康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目,另外捐赠体育用品数十件,希望借此善举,鼓励孩子们在课内外时间多阅读、多运动,从图书中开拓视野、增长学识,从运动中加强体魄、磨炼意志,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捐赠仪式上,中心小学校长胡林军、银塘小学负责人罗平平向实践团队表示感谢,并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实践团队在新田县大坪塘镇的深入走访调研和“大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走近乡村,亲近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