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三岩因一河之水出自三个岩洞而得名。该村被群山环绕,加之本地读音平翘舌“三”“山”不分,演变成现在一地两名,即河三岩和河山岩通用。
河三岩村全村现有居民户,人,均为骆姓。据骆氏宗谱记载,河三岩建村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即年。开村始祖骆氏五兄弟,为避战乱四处迁徙十七年,寻觅新寨村址,偶路过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三面环山,环境十分优美,乡邻和睦,遂驻足停留。随后,他们用不多的盘缠开始打拼,当时他们以养鸭为业,在山涧的三个岩洞处,清澈见底的泉水成河而流,汇集成数十亩水域,是放养鸭群的好地方,他们便在此开村定居,在这块宛如世外桃源的风水宝地上,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
河三岩村的古建筑群
走进河三岩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58栋古建筑群,这些清朝年间修建的古建筑群院落,全都是青砖灰瓦的砖木结构,栋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至今仍较完好的保存着,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雅致和文明……
河三岩村的一砖一瓦、一路一巷,无不闪烁着先人们智慧的光芒。
勤劳智慧的骆氏开村始祖,确定在这里建村立寨之后,便开始了院落的精心规划和建设:他们用双手开山凿石、烧砖制瓦,雕石画梁、修路建房……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个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建设好的一个诺大村庄,拥有了良田、茂林,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
河三岩村让后人惊叹之处首先在于整个村庄的建筑格局早已把山、水、村落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幅自然而美丽的典型田园图画。村庄背倚环山,如同稳坐在一张宽大的太师椅正中。而村庄正前方良田阡陌纵横,视野开阔。就是简单的此情此景,却让河三岩四时不同、四季皆景,风情万种。春播时,村前田陌如镜,牛忙人欢,村后山花红艳、古树新芽,一派生机盎然;夏种时,山林葱茏,田园绿浪,处处生气勃发;秋收时,林间一叶知秋,田野泛起金黄,大地尽显丰收的良图;冬至时,四处银装素裹,远山近水自成一景,让人心旷神怡--美哉!
河三岩村古建筑群整体布局独特,相当讲究,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这里所有堂院都是坐西南朝东北,七纵四横,全是单家独院但又整体呼应的双层楼房,用数吨重的青石方墩垒脚,青砖白灰砌墙,房与房之间由条石铺就的横直交叉的巷道相连,一块块数吨重的青石紧紧相连,几乎看不出彼此之间的缝隙,河三岩就用这种方式自豪地彰显着富裕与建筑的恢弘。房屋的建筑风格极为一致,每个院落都有天井、照墙、堂屋、厢房。举目抬头,都可见檐牙高啄,门关雕花。大门均选用上好条石作门墩和门槛,门头上多有彩塑的神仙人物、吉祥花鸟等图案,正面饰以精美镂空的门楣和门簪。
转角石雕是河三岩村古民居建造的一大特色。每栋房屋的转角处,都用一整块大石头镶嵌着。如此建造,也许是为了利用岩石的整体性和坚硬度以防被撞击,也许是为了提升房屋建造的美感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值得称道的是,每家房门两旁的石柱上大都有经过人工精心雕刻的“包公断案”、“韩信点兵”等历史典故,每块屋角巨石上面有雕着各色各样的花卉图案的,也有飞禽走兽等等。内容各异,精彩纷呈,却又绝无雷同。
门庭木雕是河三岩村古民居建筑的另一大特色。每栋房子堂屋大门的正上方均安装着两颗圆型木墩,很像是龙头的一双眼睛,上面有风水八卦图案,也有福禄寿喜等文字及花卉雕刻,大多镂空精心雕刻的门楣和门簪间,巧妙地用“八仙过海”“麒麟献瑞”等来装饰一番。门楣上方有刻着龙凤呈祥图案的,也有雕刻花鸟鱼虫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记得收藏专家马未都曾说过,别小看了每栋古屋的雕刻,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先人们都是抱着呀呀学语的孩子,指着老屋上的雕刻:这是老鼠嫁女,那是桃园结义……正是这种最为朴素的方式,成为孩子们最早的人生和知识启蒙。而河三岩的石雕、木雕之多,手法之精致,几乎让人心生妒忌。
走进河三岩村的任一栋古建筑内,无论是天井,还是随处可见的一扇普通窗户,均以上镂空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述说着历史故事、志士烈女,都饱含着文化的特质,携着强烈的传统文化符号。虽历经近二百年,但依旧如新。如今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村里的老少欢聚一堂,仍旧对视雕刻高谈,仍旧耳濡目染间把中国传统文化以最朴实的方式传承,接收,再传承,形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智慧的流传和永恒,成为一道历久弥新的美丽风景。
河三岩古村落的建筑布局是巧用自然,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和谐统一的典范。
河三岩村的水
河三岩——意即一河之水出自三岩。河三岩这三个岩洞地下河的水,不论是多雨的富水季节还是少雨的旱季、常年不断流出。站在村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水,是河三岩村的纽带。村落四周,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像一条玉带,流经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采摘水草和捕捞鱼虾,享受盥洗之乐。村中,路随溪走,屋随路建,路是经过精打细磨的青石板,雨淋过后,石板内里如云如絮多样花纹隐现,精美自然。整个古村落的建筑就像是镶嵌在流动棋盘上的颗颗明珠,“溪沿墙边走,门朝水上开”,行走在村庄的任何一个角落,水流欢唱,仿佛使人进入了时光隧道,感受到农耕文明时期独特而迥异、幽静而甜美的自然气息,如同来自天外的田园交响乐一路同行!
不能不令当代建筑大师称道的是:整个河三岩村的建筑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设计了与房屋道路同步的给排水网络,58栋民居的水沟纵横交错,所有水沟前后左右相连,上下首尾相通,水流畅通无阻,自建村以来,无论下多大的雨,均未见雨水漫入屋内之例。更令人惊叹的还有,整个古村落,除了明渠之外,每户的天井还连接有暗渠,明渠用于引水和洗涤,暗渠用于排污,互不牵连。该村古民居排水系统设计之完善,在众多古村落中首屈一指,比照当代建筑大师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堪称我国古民居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之典范,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河三岩村的古民居群,历经近年的时代变迁和洗礼,但她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采和品格。所有房屋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的位移和变形,她的美感和大气、独到的构想和精美绝伦的建筑设计风格,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这里的水源来自河三岩村三个岩洞里五十多米深的底下河流。水温随大自然气候而变化,冬暖夏凉,这些河水从村西北方流入村中心的两口水井,并由导水渠连接古建筑群排水网络,沿村中每栋房屋的水沟而流,流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水沟里有很多鱼虾游动,村民不出远门便可在屋前洗衣做饭,非常方便。
年7月经“湖南省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权威检验结果:河三岩的水富含微量元素—锶,锌、硒、溴酸盐、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等30多种矿物质,并且各种盐份和离子比例与人体所需基本一致,能很好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俗称:黄金水。
河三岩村的文化
文字彩绘是河三岩村古民居建造的一大特色。河三岩的村民,从先祖那里传承下来,都有爱好学习的传统,村里的民间书法家为数不少。每座堂屋正前方的墙壁上,都写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意寓“福满门庭,阖家康宁”的愿景!因为每座堂屋正厅,是各家各户举行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及摆席设宴的重要场所,所以显得格外庄重。在堂屋大门两侧及窗台上方,都有先人自己留下的墨宝,或是对联,或是意境的表达,书法遒劲有力、各种字体运笔讲究,美不胜收。举目间,随处可见螭吻、狎鱼形状的飞檐昂首向天,随处可见莲荷浮水、腊梅翘头图案的镂空木雕,还有窗头和檐角描绘的人物、花鸟和四季风景等栩栩如生的彩绘,把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彩绘的形式用画笔精心描绘出来,尽显河三岩先人们的雅致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展示,同时也是这个村寨具备的一种文化传承和积淀!
对联、诗词和石刻也是最能体现河三岩村文化底蕴的名片。整个村落的古建筑都是用条石铺底,每栋房屋的门槛和转角多用很宽的条石建成,房屋四角都有一米见方打磨精致的转角石,特别是大门口的转角石,底部打磨平滑,头部饰有花鸟虫鱼各种图案的雕刻。其中有栋房屋的内屋转角石雕刻的福禄寿喜和十二生肖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刻,令人拍案叫绝!河三岩村还是一个有名的对联文化村。家家户户的门头上都写有对联或诗词,现初步整理出来的有46副对联,还有白居易的《直中书省》,张良的《无题》,刘禹锡的《陋室铭》,程颢的《秋日偶成》,朱熹的《观书有感》等诗文五篇。这些对联和诗词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或以家风家训明志,或憧憬美好生活,或咏叹自然风光,体现着恬淡悠远、自然惬意的生活意境。其中有一副回头联是这样写的:“楼环水月风盈座,座盈风月水环楼”。这正是中国传统村落-河三岩村美好风景的真实写照。这些精美的雕刻和对联,体现了我国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资料和佐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三寸金莲”的故事。河三岩村西北方的一条小溪上架有一块约1平米的石板桥,那是以前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石板桥上镌刻着一对“三寸金莲”的脚印模,前尖后圆,前后不过三寸。据说解放前,但凡有新娘嫁到本村来或本村姑娘嫁到外面去,都要在这里进行对比检验,看是否符合“三寸金莲”的标准,如有超过这个标尺的,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的可能会因此一生得不到应有的幸福。这个带有封建礼教色彩的图文典故,估计在全国古民居村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浓缩了湘南一代古民居的厚重历史文化符号。从一栋古民居会客室大门石柱上雕刻的“天平秤”可以看出,河三岩村的先辈非常注重教导后人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清清白白、公平公正。这些都可称得上是湘南古民居中的“活化石”。
孝德文化声名远播。河三岩村的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潜藏着唯美的历史价值。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自古以来,河三岩村的民风纯朴向善,体现了和谐仁爱的人文价值观。河三岩全村人养成了尊师重教,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弘扬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爱老人,尽孝道,这是自骆氏先祖代代相传的古训。村里有位欧阳孝玉老人今年92岁,儿子儿媳对老人十分孝顺,几十年如一日给老人端茶倒水,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是全村有名的礼仪孝道典范,家里四个孙子在父母的影响下都考上大学本科。这里的村民世代传承着中华文化中礼让恭谦、勤劳善良的美德,以诚信为本,彰显了该村无处不在的和谐人际关系。
河三岩村的优质水源给爱喝茶的村民带来了长寿和健康,也给本土茶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河三岩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建村多年来,全村鲜有人患癌症及其他疑难杂症的。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远高于附近村庄,现新田县在世的最长寿老人,今年岁的骆有凤就是吃河三岩的粮食,喝河三岩土地池的泉水长大的。
到了河三岩村,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神奇现象。自骆氏先祖开村至今,河三岩村先后出生了多对双胞胎,全村现有90后双胞胎姊妹12对,24人。这一奇特的生育现象,到底是先祖遗传基因的演变,还是村里优质水资源的神奇孕育,目前还有待考证。
河三岩这个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民居村处处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湘南地域特色,维系着华夏文明的根,同时寄托着很多外地游子的乡愁。
作者:骆杰轩
原标题:《走进永州古村落|河三岩村:湘南古民居的“活化石”》